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放空注意事項














最近一兩天全球股市狂跌,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所有媒體都只是驚訝,恐懼,擔心未來,怪運氣不好,怪政府,就沒有聽到有人說該如何因應。
其實很簡單,大盤走勢偏空就放空(融券),就如此簡單而已。上一篇說過要介紹放空的技巧,個人覺得我只能介紹心法,請自行體會,不要叫我報明牌,那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報對了,你又不會分紅給我,報錯了,被你罵在心裡,所以不報是比較好,請(部落)格友見諒。
草木世界對放空的想法如下:
一、以產業生命週期的角度放空
一般而言,產業或產品有四個生命週期,導入期(stage1),成長期(stage2),成熟期(stage3),衰退期(stage4),這四個週期代表不同的意義,如圖一所示。沒有學過產業分析的懂到這裡已經不簡單了。對於產業分析有興趣的,還有許多有用的分析工具,未來將繼續與各位研究。
圖中橫軸代表產業或產品的四個階段(stage),而縱軸代表銷售量(金額)。一家公司如果處於產業或產品的衰退期,而且沒有其他新產品的話符合放空條件。尤其是市面上有替代性產品出現更是如此,例如,現在大概沒有生產錄音帶(Tape)的公司吧!就算有應該就是放空的好標的。又如,現在陰極射線管(CRT;Cathode Ray Tube)電視的製造商,業績也一定大大衰退,因為被液晶或電漿電視與其他的平面電視所取代。 因為這些公司所在的產業或生產的產品處於衰退期,通常營收與獲利都會衰退,但是有些公司用許多方法美化財報,看起來是很漂亮,其實公司並不賺錢,看到紙包快不住火時,接著就淘空然後就閃人。結果是受害的人更多,早一點讓這種公司顯現原來的價值,也是功德一件。

圖一 產業生命週期

然而產業的榮枯並不是唯一的觀察點,也有在成長的產業中,亂搞的公司,例如已經被淘空的"博達",主機板產業的"陞技";相對的,也有在成熟產業中特別有競爭力的公司,所以要選公司。 至於如何選公司,個人覺得從財物報表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一家公司的財報沒有作假,則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資訊。


二、以公司的角度放空
舉例,一家公司完全沒有賺錢,或者只賺很少的每股盈餘(EPS;Earning Per Share),但是股價一值處於相對高點,也是放空地標的。但是多少的本益比(PER;Price Earning Ratio)是合理,這又與景氣有關,所以長期的觀察這支股票的獲利狀況,即可知道他的能力如何,選出能力很差的股票,卻又利用許多方式炒高股價,這種股票也適合放空。

舉例,有很多的股票本益比太高了,在空頭來臨時都會跌的特別慘,相信這一陣子的全球股市狂跌已經讓很多本益比太高的股價對折了幾次。 例如IC設計股,連伐科,股價從6xx到29x,筆電與手機外殼的鋁每合金股,渇承,股價從30x到9x。類似這樣的公司不知道有多少,所以選股不是那麼難。

但是相對的,若是有一家公司,長久以來,每年的EPS平均約4~5元,而每一年配股大約也是4元左右,股價在40元的時候,可能就不容易再往下探。因為它的股價在40元的時候,配4元,現金殖利率就有10%,這樣的股票千萬不要放空。

還有股本太小的公司也不要放空,因為容易嘎空。籌碼少,容易掌控在少數人手裡,要把空頭嘎上天,易如反掌。

三、放空的時機
說的那麼好,那要在何時放空呢?最好是當股價已經跌了一陣子,這個時候,千萬不用害怕,給他空下去。為甚麼?因為會跌深代表這支股票之前的股價太高或者產業前景出現疑慮,或者經營上有問題等等。有一句話說的好,無風不起浪。不要以為去放空高漲的股票,獲利空間大,那只是增加被嘎空的機會。這時候與作多的觀念完全一樣,當股市處於多頭時,勇敢的跟進,即使是高價的股票然有獲利的空間。

在揭開了放空的秘訣之後,剩下的就靠聰明的各位了。
在這裡
祝大家鼠年,賺錢屬一屬二。數錢,數到手軟。旅遊,樂不思蜀。

文章收藏:MyShare HemiDemi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PChome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投資理財不等於快速致富


由於全球與台灣的股市連續走了幾年(將近5年)的多頭,坊間有許多探討快速
致富的書紛紛出籠,例如XX教你如何用薪水致富XXX理財N法則基金投
資秘笈、XX年可以賺一億、XXX靠房地產致富等等,隨便可以找到幾十本,
商業雜誌也幾乎每期都在報明牌說方法,電視節目更是邀請名嘴一集集的
播,第四台的名嘴就更不用說了,不管他沒有預測的準,他都可以屁。歸納
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讓人有一夜或(一月)致富的錯覺。

投資理財真的可以快速致富嗎?

別傻了!為什麼?從一個簡單的推論就可以知道,投資理財不等於快速致富
Why?因為全世界投資理財績效最好的巴先生(華倫‧巴菲特),在40年
(1965~2006)內的年平均複合投資報酬率也不過是約 27%左右,但這是全世
界第一名的績效,請記得是全世界第一名。全世界第一名的長期投資報酬率
也不過是27%,但竟然有許多書都誇大的宣稱,某某人或者他自己每年可以
成長30~40%或者更高的績效,這有可可能嗎?試想,我們是不是隨隨便便
的去玩一玩賽車,亦或者看一看書,就可以參加世界F1賽車大賽,得個世界
冠軍呢,不可能嘛!所以不要再聽信那些膨風的說法,而花錢在讓以此維生
的人的身上(註:紅色這段話是巴菲特先生所說的)。

如果用短期的績效來看,也許他們沒有錯。因為如果用短期的績效來看,
100%的投資報酬率也是有可能的。在多頭的行情中,很多的股票一年漲了好
幾倍。但除非你是贏了一次以後就從此不玩的賭徒,否則你根本不可能用短
期的績效來看。目前好像很少人是這樣,比較常見是,輸了一大筆錢以後就
不玩的人居多,甚至更有輸了一大筆錢,還繼續玩的人也不在少數。投資理
財或投機也好,幾乎都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不能用短期的績效來衡量。君
不見,去(2007)年在媒體上說他賺多少的人,現在都一個個的閉嘴,甚至有
比較誠實的藝人或名嘴都坦承他們已經跌掉了幾台賓士車,或輸掉了幾棟房
子等等。

投資理財可以致富,但無法快速

如果投資理財無法快速致富,那投資理財可以幹什麼?個人的看法是可以致
富,但無法快速。再回到巴菲特的投資績效,以他的投資績效(27%複合成長
率)來看:
第5年約2.6倍
第10年約8.6倍
第15年約28.4倍
第20年約93.8倍
第25年約309倍
第30年約1,024倍
也就是30年前他投資1萬美元,30年後變成了1,000萬美元。比較震撼的是第
35年是3,380倍,第40年是,11,700倍。
回到現實,一般人的投資複合年平均報酬率可以說大概不會超過 27%,但也
不必灰心,因為 15%~20% 的績效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頂尖高手大約在
20~25% 之間,而假設很認真的學習正確的投資理財,就算達只到 17%,20
年後,也會有很驚人的財富累積,是多少呢?大約是20倍,30年呢?大約100
倍左右(大約95倍)。投資100萬元,30年後有一億元的財富,這樣的績效也夠
大部分的人過很好的退休生活了。所以投資要趁早,30歲開始投資,30年後
就是60歲,其實也還好,那時候退休不算老。
文章收藏:文章收藏:MyShare HemiDemi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PChome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放空一樣可以獲利

相信在台灣股市中放空的人大概很少,因為你只要問問身邊在投資理財(玩)股票、基金、期貨或選擇權的親朋好友,有沒有放空的經驗,幾乎都是搖頭,再問原因,大概是下列幾種:不知道怎麼空,放空賺錢不道德,放空也能賺錢嗎,放空會被軋的很慘,在台灣玩放空一定輸的等等。但做多的人一定就能賺錢嗎?不管多與空,其實贏的人,還是那百分之幾的人而已。但為甚麼大家會有這一些觀念呢?原因不外有幾個迷思:

迷思一:平盤以下不能放空
在2007年之前,平盤以下是不能放空的,這是挺奇怪的規定,難道股市只會漲不會跌嗎,這太好笑了吧!但是自2007/11/12起,台灣證券交易所開放平盤以下可以融券放空股票,包括台灣50指數成分股、台灣中型100 及台灣資訊科技指數成分股,大家可以上(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查詢。

迷思二:錯誤的道德觀念
放空是不道德的,別人在賠錢時我在賺錢。很多人就有這種想法,其實是對於放空賺錢的誤解。股市就是漲太高了資然會跌,有如潮汐一樣,它不可能無限制的漲或跌,因為每一家公司會有它的價值存在。對於不合理(過高)的股價,放空只是加速讓它回到合理的價格,就是這樣而已,所以號稱德國的華倫‧巴菲特,科斯托蘭尼對於放空的人稱之為吝嗇鬼,諷刺放空的人對於股價太吝嗇。相對的亂炒股票,把沒有賺錢或者每股盈餘(EPS;Earning Per Share)只有幾元的公司,股價炒到幾百元,然後吸引一堆人去住套房,這樣就是道德了嗎?不是吧!! 2007年可以說是最刺激的一年,大盤衝到9700點,然後再跌到8000點,然後再衝到9800點,然後又跌到8000左右,你可以看到許多高價股腰斬再腰斬。舉例,有一支太陽能股,”家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玩的人大概知道我在說哪一支,2007年EPS應該不到 2 元,但是股價曾經飆到160幾,現在只剩不到30元,有多少人被迫長期持有,這樣就算有道德有良心了嗎? 還有更多的股票,公司EPS約20元,股價飆到1300多元,本益比約60倍,甚至本益比還有100倍的,誇張吧!

迷思三:不會放空
這樣也很辛苦,因為永遠只能等多頭來臨,可是又明知世界上沒有永恆的多頭,因為股市有漲、跌、盤整三個情況,有時候後一盤整幾個月過去了,那麼這幾個月你一定不能玩,如果盤整完之後再走空頭 2 年,那麼這兩年多你也只能眼巴巴的等著,因為跌勢居多,漲一天,跌兩天,能進場嗎。

迷思四:放空賺的少,賠的多
有人說,因為作多可以漲5倍10倍,但是放空最多就是股價歸零,賺一倍而已。這是完美的數學推論,但沒有考量兩者的速度。再以” 家經”為例,它從20幾元漲到160多元大約花了一年多(95/07~96/08)的時間,但是跌回20幾元僅僅花不到半年的時間(96/08~97/01),如圖一所示。有時候一個政策下來,股市可能在一個月內跌回幾年下來所長的幅度,所以作多是賺的多,但作空賺的快,不能僅僅以價格的跌幅或者漲幅空間來看。




資料來源:奇摩股市(2008.01)

圖一 漲與跌的速度不同
放空賺大錢的例子多的不得了,索羅斯就是一個,因為在1992年放空英鎊,因而在一夜間賺了11億美元。比較新的例子是,最近有一位美國放空高手,基金經理人John Paulson,因為放空次級房貸,在2007年賺進30億~40億美元,因此聲名大噪,而且破了華爾街金融史上單年收入最高紀錄。

草木世界的觀點:

一、 目前的制度的確偏多
融資(作多)可以用40萬的保證金玩100萬的股票,但是融券(放空) 100萬的股票,需要90萬的保證金,大眾會覺得制度設計好像偏多,的確也是。


二、 作多有理,放空無罪
修正那些不正確的觀念,放空沒有甚麼不道德,存心騙人的伎倆才是不道德(例如,財報不實,假出貨,惡意掏空公司等等….)。


三、 放空與做多一樣,需要不斷的學習與體會

雖說放空賺的快,但是賠的也快,重點是要學會掌控風險,將風險控制到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這個是投資理財中最重要的,才不致偷雞不著蝕把米,甚至把整個米缸都給蝕了。至於放空的技巧,則有待下回分解。

文章收藏:MyShare HemiDemi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PChome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

"天生我才必有用"與經濟學的"比較利益"

有一本書叫做"常識經濟學",書中列舉了12種的個人投資理財要素,有一些則是非常的生活化的,個人覺得還不錯。
比較利益法則 (個人認為,經濟學的"比較利益"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找到一項具有比較利益的工作或事業,並且不斷的精進自己在那一個工作或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能幫你賺到更多的金錢。這句話與"天生我才必有用" 有相同的意思,而且任何一個人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強或多差,總有一項天賦或者是技能,對他自己而言是最強的。也就是360行之中,有一行是他最在行的。
何謂比較利益呢?就是花同樣的時間與成本,從事A工作年薪50萬,從事B工作的年薪為100萬,則從事B工作具有比較利益。 我認識一個修車廠的師傅,雖然他的學歷只有國中畢業,但是他的年所得保守估計超過 200 萬,收入台灣的國民所得水準之3倍以上(根據英國經濟學人(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的統計2007年,台灣的GDP為17160美元,換算成台幣不到60萬),因為他的技術精湛,同時會修理各種廠牌的小客車,大卡車,因此修車廠生意很好,而且收費合理,客戶絡繹不絕。我怎麼會知道這麼多,因為我家的車都是他在那裡保養與維修的。修車對他來說是一個具有比較利益的工作或事業。


舉個更有名例子,就是 美國 NBA 的空中飛人 喬丹 ( Michael Jordan ),靠著他的灌籃絕技,名利雙收。在籃球界,甚至是全世界的人大概沒有人不認識他。他的年薪3500萬美元,加上廣告,一年進帳將近上億美元。由於替Nike廣告,讓Nike成為全球市佔率最高的球鞋。
有一陣子他去打棒球,結果一文不名,成績也不好。這正可以說明他打籃球則最具有比較利益。所以對於喬丹而言,不打籃球而從事其他行業的機會成本很高。同理他不打籃球,去做其他的行業,所放棄的價值遠比當籃球員大的多。
其實,瞭解自己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相信沒有人會比自己更加關心自己的成功,也沒有人會比自己更瞭解自己的興趣﹑專長以及未來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現在的科技如此之發達,有許多的量表還算準確(例如DISC, 皮紋等等),可以找時間去測一測,你就會更瞭解你自己的性向。
作自己擅長的或興趣的事,比較容易成功,且會讓自己更有成就感,同時有機會賺到更多的錢,這是正向循環。花一些時間去探索與瞭解自己的興趣或性向,是必須且值得的,當你發現了之後好好運用,將為你帶來更多的比較利益。雖然快樂不完全以金錢決定,但是它有更多的機會讓你快樂。錢並不重要,但是我們很需要。

文章收藏:MyShare HemiDemi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PChome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減重也需要恆心與耐心

圖來源:新華社

談到減重,似乎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但好像大部分的成果都不理想。要不就是吃了一堆奇奇怪怪的減肥產品,把身體搞壞了,要不就是花了一大筆錢,然後沒有效果。個人認為,減重其實並不難,難在於恆心與毅力。
前一陣子,內人在 5 個月內減重大約 12 公斤(從63公斤減到51公斤,平均一個月大約2.4公斤),許多很久沒有看到她的同事,一見到她,馬上被她的減重成果所吸引,紛紛向她的請教如何減重的秘訣。內人正經八百的告訴她的同事們,其實只需要做兩件事就夠了。她的同事好奇的問有可能嗎?是哪兩件事?

第一,減少食量,尤其是澱粉類的食物。(其實她的飯吃比較少而已,菜也吃的很多)

第二,每天散步一個小時左右。散步的路如圖一所示。


圖一 減重之路

很多人會認為,有那麼簡單嗎?不可能吧?在減重中心,減重一公斤大約要花 1~2 萬元,如果這麼容易就瘦下來,那減重中心不就全部要關門大吉了。但是內人的確就是這樣瘦下來的,在當天她的同事們紛紛說:好!我要試一試!,過了一個星期之後,沒有人再問減重的秘訣,因為幾乎都只做了兩三天,就全部都放棄了。原因是:太忙,沒時間散步,要少吃一點澱粉類的食物,很難克做到,一兩天可以撐,長時間就不想堅持了。

所以任何事其實方法不難,在於要有恆心與毅力。相信大部分所有的事都是這樣的。想要有很棒身材,但不想花時間運動與鍛鍊;想要致富,不願意儲蓄與投資理財;希望英文變好,但是不想每天花幾個小時學英文,總是一時興起,結果兩天捕魚,三天曬網,英文怎麼會變好……。這有如周星馳在電影"食神"中所說的一句話,成功沒有秘訣,一字記之曰"心",只要用心(恆心與耐心),爸爸媽媽,叔叔伯伯,小姑阿姨,小胖大胖,人人都可以減重。
文章收藏:MyShare HemiDemi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PChome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