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第六感驚人的潛力觀後心得
看完了會讓您大吃一驚的科技展現,美國 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學生普拉納夫(Prarnav Mistry)印度人,發明了一項結合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科技,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又有一項創新的科技,而這項新的科技可能會改變許多硬體產業。憂的是,台灣是硬體製造大國,一旦這些硬體被軟體取代,幾乎所有手持式產品的roadmap 都得重新規劃。甚至很多產品不見了,這才是最可怕之處。
這裡頭有一句名言:人類對電腦其實沒有什麼興趣,人類有興趣的是資訊。還有,讓我們不要成為坐在(電腦)機器前面的機器。
的確,我們要的是資訊而非電腦,電腦不過是一個工具吧!但是,不知不覺大家都把電腦當成目的,而在電腦上大做文章。
如果能利用影片中發展出來的科技,讓虛擬與真實世界更加貼近,而且隨時隨地可以取得資訊,同時讓電腦的介面更加人性化,則電腦的使用人口絕對會增加個幾億個。
如果將這項科技產品化,還需要電子紙嗎?可能不需要!
還需要手機嗎?可能不需要!還需要數位相機嗎?可能不需要!
還需要觸控面板嗎?可能不需要!還需要PSP嗎?可能不需要!
很多手持式產品將被K.O,直接倒地,不用玩了。真的需要好好思考,像這樣的透過軟體加上一顆 processor ,用手勢當作介面,幾乎就可以隨時隨的的取得所要的資訊,太恐怖了!!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Intel inside,Wimax outside

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Intel於世貿附近的建築上打著這樣的廣告,"INTEL INSIDE,WIMAX OUTSIDE".
何謂WIMAX: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存取全球互通),是一項基於標準的技術,主要用在都會型區域網路(MAN)。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MAX&variant=zh-tw
雖然現在出現的頻率很高,但個人基於自己的見解,並不看好這項技術:
原因如下:
一、Intel為主導:通訊本非INTEL的強項,更何況牽扯到電信這一塊,是電信營運商(operator)的天下,例如英國電信(BT;British Telecom),日本電信電話(NTT;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美國AT&T,中華電信等等。這些大哥要點頭採用你的服務與規格,你才有機會將服務賣給當地民眾。而INTEL不過是個晶片公司,因為在 3G 沒有取得市場,而被Qualcomm整碗端走。希望搞個新的系統與規格, 來與3G/4G互別苗頭。但是要創一套電信系統必須同時搞定整個產業鏈,從營運商,系統設備商,晶片商。並不是把晶片搞好就行了,沒那麼容易。
二、競爭對手已經投資龐大的資金:
有很多很好的技術或產品,最後都是輸在投資金額與投入廠商的多寡。以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與 TFT LCD 為例,OLED 的所有物理特性(response time,viewing angle,亮度,對比....)都比TFT LCD好,但就是太貴,良率太低,而且投資金而約只有 TFT LCD 的十分之一不到,因此敗的一蹋糊塗。
相同的3G/4G已經投入龐大的資金與廠商,因此 WIMAX 面臨3G/4G的挑戰。
維基百科也指出,在世界上的許多其他地方,由於 UMTS 的普及以及對標準化的競爭,也意味著 WiMAX 可能不能分配到頻譜:2005年7月,法國與芬蘭阻止了歐洲共同體保留頻寬給 WiMAX 使用,因為當地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已投資了大筆的金錢在UMTS技術上面;2006年9月,馬來西亞的頻寬競標也被中止.
三、技術與服務品質也無法超越競爭技術
維基百科指出WIMAX的限制:
一項對於 WiMAX 常見的誤解乃以為 WiMAX 能在 70 英里(112.6 公里)的範圍內,以 70 Mbps 的速率傳輸:在理想的環境下,上句的個別敘述是正確的,但組合在一起就並非是真的。在實作上,我們可以在視線所及(LOS)之 10 公里範圍內以 10 Mbps 的同步速率傳輸,然而在都市的環境中,很可能多於 30% 的實例都並非視線所能及(NLOS)的範圍,也因此實際上,用戶僅能在 2 公里範圍內以 10 Mbps 的速率傳輸。WiMAX 在此方面與數位用戶迴路有一些相似處,只能在高頻寬與長距離傳輸間作取捨,而無法兼得。關於 WiMAX 的另一項特徵是其頻寬乃是由特定基地台區域內的用戶所共享,也因此每位用戶所能享有的頻寬是與單一區域內的有效用戶數成反比的。
這與現行的的 DSL 或者 Cable Modem 有何不同?一樣是距離遠,頻寬就無法保證,兩者一樣會 trade off。
所以WIMAX最後有可能真的會OUTSIDE。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奈米碳管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 TVs將取代PDP與LCD?
In particular,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carbon nanotubes will take electronic devices to the next level. Many people expect the hugely popular LCD and plasma screens of today to be replaced by field emission flat screen displays (FED-TV). FED-TV's take all the best aspects of CRT's, LCD's and plasma TV's and roll them into a single package. While the technology exists, manufacturers are at present unable to compete with LCD's and plasma displays on a cost basis. However, carbon nanotubes have the ability to change all that.
目前由於cost的問題,其他的技術無法與LCD與PDP在成本上競爭。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carbon nanotubes into devices like these field emission flat screen displays, an intimate knowledge of the properties of various forms of carbon nanotubes is invaluable. Researchers from University of Latvia, University College Cork, Trinity College Dublin, University of London and Mid Sweden University have just published work characterizing the conductive and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single and 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this research the conductive and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single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ere assessed using an in-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 (TEM-STM) technique. The nanotubes were grown by chemical vapour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deposition techniques.
Experimental fiel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all carbon nanotubes investigated fitted well to the Fowler-Nordheim equation when different work functions were applied. Differences in field emission and conductive properties are analysed and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nanotubes. The method presented can be applied in order to make in situ selec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desired properties for specific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conductivity and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were nanotube structure depend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outer layers and whether or not the nanotubes were filled with C60 molecules were key factors in determin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carbon nanotubes.
These findings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for carbon nanotubes, which in turn b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flat panel televisions and monitors a bit closer to our lounge rooms and offices.
資料來源 FED-TVs With Carbon Nanotube Technology Could Supersede Plasma And LCD Flat Screens
文章收藏: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觸控螢幕 ( touch screen )不是新玩意
對於不擅長賺行銷財的公司可能覺得很難,但是會賺行銷財的公司,就有這個能力,將舊有的科技變成新的流行趨勢,MP3 player 本來是一個快要掛掉的產品,被蘋果電腦ipod一搞,馬上又變成了年輕人的隨身聽新寵,好像不買就不夠年輕不夠炫,不夠酷。
但是,在那時候PDA正開始進入市場,因為使用者的習慣尚未改變與產品的定位因素,銷售量一直無法突破瓶頸。隨著PDA銷售的狀況不佳,觸控螢幕的優點也就漸漸的被淡忘了, 許多玩觸控螢幕的廠商都漸漸的淡出市場。
2006年中,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推出 iPhone,將觸控螢幕應用在行動電話上,讓消費者重新認識觸控螢幕的方便性,使得觸控螢幕在手持式產品的應用再度被受到重視。
這就是以創新應用帶動潮流最好的例子,因為觸控面板的技術早在2000年就已經成熟了,蘋果電腦只不過把舊的技術重新包裝,放在手機上,iPhone從此就一鳴驚人,觸控面板也跟著水漲船高。
從美國iSuppli公佈了全球觸控螢幕市場,即可知道又有新的話題可炒了。調查結果顯示,包括電阻膜式、靜電容量式、表面彈性波式、紅外線式在內,8種方式的觸控螢幕06年的總出金貨額達到24億美元。2012年預計將增至06年的1.8倍,即達到44億美元。
文章收藏: